找到相关内容1973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死“认命”与生死智慧

    现在”与“未来”,认定人们必须是生前立德立功立言,方能永垂不朽,超越生死。可是,这条“求名”以“不朽”之路还是有问题的,因为天地都有毁灭之时,“名”岂能永久?所以,道家坚决反对以求“”外之“名”而“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2384687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七)

    师父母发大誓愿,要将以伏藏传承的深密大圆满之实修教授传向整个南瞻部洲,使一切有缘众生都趋于解脱。   上师住世祈请颂   有寂无畏断证悉圆满 显现所化敬仰知识   殊胜引导吉祥上师尊 请师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153584708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;再则说:“夫佛本夷狄之人,口不言先王之法言,不服先王之法服,不知君臣之义,父子之情,……“韩愈用以辟佛的,仍然是纲常伦理以及夷夏之辨。当然,历史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

    一位有权势的大臣,而一旦龙袍加,赵匡胤就成了被人三呼万岁的大宋皇帝。宗教对于社会权威的确认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一斑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对中国式的君权神授说阐述得相当清楚。他从语源学的角度曾经对之解释说:...“三轮体空”。首先,是“施空”:能施之人,体达我本空,岂有我为能施。既知无我,则无希望福报之心,是名施空。其次,是“受空”:既体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,亦无他人为受施之者,是名受空。第三是“施物空”:物...

    段德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0885334.html
  • 张纯一的佛化圣灵论

    情欲犯罪。在新约《哥林多前书》9:27中,保罗明言“我是攻克己,叫身服我,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,自己反被弃绝了。”一个有圣灵内住的人,似乎仍是需要靠意志和操练,才可以免于罪恶。   我们以为佛教的佛性...

    赖品超 苏远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685468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中曾经有过的讲辨义理的模式——“讲会制”比较合适。笔者立其宗旨为:“相与讲明,兼取众善,深通义理,以修其。”孔子有语云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大儒柳宗元尝日:“今之世,为人师者众笑之,举世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宪法中的宗教问题

    属于“心”的活动领域;宗教“行为”自由是相对的,是法律之内的自由,它属于“”的活动范畴。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人的身体如何行动(并非规范人的所有行动),但不能规范人心所想;与宗教关注的是人内在的...

    马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28568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而人生正行即是菩萨法门。以凡夫来学菩萨行,向于佛道的,不会标榜神奇,也不会矜夸玄妙,而从平实稳健处着手做起。人间佛教,是现代社会整个佛法的重心,这一论题的核心,就是“人、菩萨、佛”——从人而发心学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学兼内外,标领缁素,对佛教的本土化和在南方弘传贡献甚巨。他倡神不灭,摧心无义,论法,明报应,促进佛教思想之流行;他助提婆译毗昙,赞觉贤弘禅法,致书鸠摩罗什,融通小乘与大乘学说,使庐山东林寺成为南方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
  • 立社念佛万古师(续)

    念佛。其门下处谦(10ll—1075)、有严(1021—1101),均笃修净业。处谦门下又有择瑛(?—1099),尝作《净土修证仪》,其“阿弥陀佛金色”之赞沿用至今。净土法门自汉末传人后,辗转流传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5786278.html